【师说的简介】《师说》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著名议论文,写于公元802年。文章通过论述“师”的重要性,批判了当时社会轻视师道、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,提出了“道之所存,师之所存”的观点,强调了学习应当以求“道”为根本,而不应拘泥于身份地位。
韩愈在文中指出,无论年龄大小、地位高低,只要掌握了“道”,就可以成为他人的老师。这种思想打破了传统的尊卑观念,具有强烈的进步意义。同时,他也批评了士大夫阶层对“师”的轻视,认为这是导致社会道德滑坡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《师说》简介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作者 | 韩愈(唐代) |
创作时间 | 公元802年 |
文体 | 议论文 |
主旨 | 强调“师”的重要性,批判耻于从师的社会风气 |
核心观点 | “道之所存,师之所存” |
思想意义 | 打破传统尊卑观念,提倡平等求学精神 |
历史背景 | 当时士大夫阶层轻视师道,社会风气浮躁 |
现代影响 | 成为教育理念的重要参考,影响后世师道观 |
《师说》不仅是一篇关于教育的文章,更是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批判意义的作品。它提醒人们,真正的学问和道德修养,不应局限于形式或身份,而应追求内在的“道”。这篇文章至今仍被广泛引用,作为教育与学习的重要指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