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倜傥出自哪里呢】“倜傥”是一个汉语词语,常用来形容人的风度潇洒、不拘一格。它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,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被用来赞美一个人的气质与个性。那么,“倜傥”这个词究竟出自哪里?它的含义和用法又有哪些变化呢?
下面将从出处、含义、用法及演变四个方面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一、出处
“倜傥”一词最早见于古代文献,主要出现在《汉书》和《后汉书》中,用于描述人物的风度和行为举止。其中,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中有“倜傥有节,不拘小节”的记载,这是“倜傥”最早的文献出处之一。
出处 | 文献 | 内容 |
最早出处 | 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 | “倜傥有节,不拘小节” |
后世使用 | 《后汉书》等 | 多用于描写人物风度 |
二、含义
“倜傥”原意是指人洒脱不羁、风度翩翩,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褒义词,表示一个人有才华、有气度、不拘泥于世俗规矩。
含义 | 解释 |
原意 | 洒脱不羁,风度翩翩 |
引申义 | 才华横溢,气度不凡 |
现代用法 | 多用于形容人的气质或风采 |
三、用法
在现代汉语中,“倜傥”多用于书面语,尤其是在文学作品或正式场合中,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气质或风度。
用法 | 示例 |
形容人 | 他为人倜傥,谈吐不凡 |
文学描写 | 书中主人公倜傥不群,令人难忘 |
正式场合 | 在会议上,他的表现十分倜傥 |
四、演变
随着时间的推移,“倜傥”一词的使用范围有所扩大,不再局限于对男性人物的描写,也可以用于女性,表达其优雅、自信的气质。
演变阶段 | 特点 |
古代 | 多用于男性,强调风度与气节 |
近现代 | 使用范围扩大,男女皆可 |
当代 | 更加口语化,常见于文学与影视作品 |
总结
“倜傥”一词源自古代文献,最初用于形容人的风度与气节,后来逐渐发展为一种广泛使用的褒义词。它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才华与气质,也承载了传统文化中对“风度”的追求。无论是古文还是现代语境中,“倜傥”都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品格。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等 |
含义 | 洒脱不羁,风度翩翩 |
用法 | 多用于形容人气质或风采 |
演变 | 从男性专用到广泛使用 |
如你对“倜傥”还有其他疑问,欢迎继续探讨!